随着生育率和出生人口的下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呈持续下降趋势。与2020年相比,2035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将下降3000万左右。
2035年义务教育在校生或减少三千万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计划调整后的出生率和最新的全国数据,2015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655万,2016年为1883万,而2022年仅为956万。从2015年到2022年的八年间,中国出生人口的大幅波动,会逐渐让很多地方的学位紧张度出现明显波动。
2023年进入小学的新生出生于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这是“全面二孩”放开后最重要的时间段。2016年,中国出生人口较2015年大幅增加,从2015年的1655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1883万人。
2017年以来,全年出生人数持续下降。2018年比2017年减少200万,2020年和2021年比上年减少200万左右。最终,到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人数将比2020年的1.4亿减少约3000万。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地方都采取了应对措施。除了对发布的学位预警进行调整,招生人数激增的学校也在努力应对。未来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很多地方义务教育的学位过剩会非常明显,但其他地方会持续紧张。
义务教育在校生减少会产生哪些影响人口负增长对小学的影响比初中更大,因为小学分布更密集,服务半径更小,所以整体基数也更大,而初中辐射面积更大,所以冗员更多空。
虽然中国的高等教育以公立大学为主,顶尖的教育资源总是稀缺的,但未来大学之间的竞争也将加剧,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双一流”大学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当学生人数减少,未来学生有更多选择时,必然会激发高校增强内部改革的动力。随着学龄人口的减少,学费收入会减少,高校为了生存,必然会调整差异化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