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中小学原则上不在校园内设立超市和食堂。随着各级学校陆续开学,师生的“舌尖上的安全”备受关注。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等四部门近日发文部署2023年春季学期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明确中小学、幼儿园原则上不得在校内设立食堂、超市,学校周边不得设立销售烟酒的网点。
官方:中小学校内不设小卖部 合理吗官方已经明确:中小学原则上不在校内设立超市或食堂。
根据法律规定,学校周边不得设立销售烟酒的网点,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中小学、幼儿园原则上不在校园内设立食堂、超市。如果真的要设置它们,不宜出售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品。有条件的学校可配备营养指导员,根据学生年龄和生长发育特点,向学生普及食源性疾病预防和均衡膳食的知识和技能,提供均衡营养膳食,倡导学生减少膳食中的油、盐、糖。还鼓励学校创建营养健康的食堂,并公布学生膳食的食谱和营养成分。
下一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和教育部门将依法依规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各地公安机关将对涉嫌犯罪的食品安全案件依法立案侦查,依法严厉打击学校、周边、网络平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当地卫生部门将为学校提供食品安全和营养指导,并加强对相关学校工作人员的培训。
明确了!中小学原则上不在校内设置超市、小卖部此消息一出,网上涌现出一波关于校园食堂的“记忆杀人”潮,说明校园食堂确实颇具吸引力。客观来说,校园食堂卖的一些东西很吸引人,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比如“五毛食品”、冰棍、碳酸饮料,让人眼花缭乱。这些食物给学生们带来了美好的回忆,但也隐藏着健康隐患。
主管部门多次申请,坚决将食堂移出校园,可谓用心良苦,久久为功。校园食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也是大势所趋。但是,也要看到,取消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校园食堂的取消引发了一场“回忆杀人”,也说明了“有需求才有市场”。显然,这种需求不能通过一项禁令来消除。
要正视这种需求,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做好宣传引导,同时要提高学校食堂的饭菜质量,疏堵结合,把学生的不健康需求从认识减少到行动。正视这种需求,监管部门也有必要在关闭校内食堂后,将监管的触角伸向校外,不让学校周边的食堂成为“法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