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
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民俗活动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 、躲午, 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 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等。
吃粽子“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
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大同小异,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 祭屈原, 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
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马上端午了,给孩子整理的端午节绘画素材和手抄报文字内容都在这

- 上一篇: 文竹是竹子吗?(文竹属于树木类吗
- 下一篇:Excel单元格复制时出现的粘贴选
最新教育知识
浏览量(650)
2025-02-04
浏览量(310)
2025-02-04
浏览量(369)
2025-02-04
浏览量(640)
2025-02-04
浏览量(499)
2025-02-04
浏览量(471)
2025-02-04
热门推荐
为你推荐
浏览量(87)16:58:46
浏览量(49)17:12:54
浏览量(135)15:22:15
浏览量(95)13:53:09
浏览量(67)18:25:47
浏览量(47)15:10:28
浏览量(57)15: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