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自在小说阅读(自由自在电影在线观看)

百科信息网教育知识
67

一位朋友向我感叹:人不可能得到绝对的自由。
我回答他:也许吧,佛法里不讲自由,但讲自在。
自由曾经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甚至为之赴汤蹈火、百折而不挠,这种努力向上的精神可歌可泣。
到底人能不能得到绝对的自由呢,倘若得不到,所有的努力是不是象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推动巨石一样,毫无希望呢?其实,我以为,厘清自由的含义非常重要。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自由是要求打破一切世间的枷锁,使人性不再受到奴役和压迫,使心灵得到释放和解脱,而更高一层来说,还要求超越一切时空的束缚,进入绝对的层面。
西西弗斯与巨石社会学、政治学上讲的自由和这里不同,他们一定把你的自由限定在道德和法律的范围内,他们也把那种绝对的自由定义为为所欲为,不过,若以孔子的境界,七十岁时可以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必然也是突破那种对自由的枷锁了吧。
不过,若以佛法的观点来看,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身体要遭受生老病死的痛苦,人生要遭遇种种坎坷不如意,这其实正是我们渴望自由的原因。
种子经过阳光雨露发芽开花,就一定要结出果实,这种现象到底要称为结果的自由呢,还是不能不结果的不自由呢?其实,我们往往把那个不自由的现象当作了主观的东西,而按照因果律来说,那却是非常客观或者说非常科学的一种自然结果,比如,你得不到期望的财富、感情,你不被人重视和尊敬,郁郁不得志,终生穷困潦倒,对于个体来说,这和生老病死一样,是不能怨天尤人的,通达了一切因缘的前际后际,而能心安理得,不为外境所转,就可以称为自在了。
所以,一切现象最后都可以归结到心上面,一切的自由不自由也可以用自在不自在统摄,这就触及了问题的关键,因为你探讨自由不自由,终究是想获得快乐,既然暂时你不能改变外境,那就可以先改变自己,内心照样可以安详快乐,将心被物转,变成心能转物,观一切不自由、不快乐如同阳焰梦幻、镜花水月,比如大菩萨在遭到杀害时,身体虽然遭受割截,内心却没有我们凡夫般的痛苦,如《大乘庄严经论》云:“观法如知幻,观生如入苑,若成若不成,惑苦皆无怖。
”其实,就连世间人不也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吗?观自在菩萨像若能消除一切导致不自由的业因和业果,从而获得绝对的身心自由,就可以叫做大自在,即便我们现在做不到,只要明了了,那么所谓的自由就不再是遥不可期,也就不必如世间文人骚客拍遍阑干、一击三叹了。



最新教育知识

教育知识
教育知识
教育知识
教育知识

韶关专升本需要考什么?

浏览量(640) 2025-02-04
教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