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咏雪的释文)

百科信息网教育知识
69

【魏晋风度】南北朝时,统治阶级内部倾轧斗争剧烈,社会上战乱频仍,传统的大一统儒家思想在汉末受到冲击。
人们由往昔对功业的追求转向内心的独立人格的追求。
于是,在士大夫中兴起一种以道家思想为主的清谈之风。
这些士大夫针对人生、社会,宇宙谈玄说理,讲究华美的辞藻和机智的辩论技巧,以此标榜自己不同流俗的见解。
类似高级知识分子的学术辩论会。
于是形成一种外表放浪形骸,不拘礼法,言谈清远,率真脱俗,孤高自标的行为风格,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就是魏晋风度。
常见的形象是盘膝而坐,手摇麈尾,更有甚者“扪虱而谈”,代表人物就是“竹林七贤”。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是南北朝时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世说新语》共分上中下3卷,36门,全书约有1000多则,长短不一。
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行文特色是:精练含蓄,隽永传神。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刘义庆还编撰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飘雪的日子里在家庭内部聚会。
和子侄辈讲说谈论作文的技巧。
不久,雪下得很大。
谢太傅高兴地说:“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东西啊?”谢安二哥的儿子谢朗小名胡儿的说:“这和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安大哥谢据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说像柳絮乘着风飘起来。
”谢安大笑起来,非常高兴。
谢道韫是谢安大哥谢无据的女儿,也是王凝之的妻子。
【字译图解】图一图二【翻译点拨】文言文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以单音节为基本词汇,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基本词汇。
这就牵涉到单双音节转换的问题。
这种转化可分三类:一类是保留。
常见的有人名、地名、官名、器物名等。
一类是删去。
诸如:表句尾陈述或句中停顿的虚词“也”。
一类是改动。
包括:①增加(指词的层面,常将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月,月亮。
②补充(指句的层面,是句义完整)。
一言九鼎,一言(相当于)九鼎。
③调整(指词序)。
时不我待,时不待我。
④更换。
如:日,太阳。
简称为“留删改(增补调换)”。
【句义难点】“寒雪日内集”句中内为名词作状语。
译为“在家庭内部”。
我们来看这个句子“我们教室学习”,是不是感觉有问题。
对,就是“教室”前少了个“在”字。
因为教室是地点名词,无法直接修饰动词。
我们必须让它成为地点状语才行,也就是说前加“在”字。
而文言文中是不加“在”的。
换言之,可以直接修饰动词。
这样的话,我们还必须在“寒雪日”前加一个“在”字,让它成为时间状语,也是来修饰名词的。
【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与现代汉语不同,往往没有判断动词是,是在先秦表近指,意思是这。
从战国开始出现了以是表判断的情况,但很不普遍。
直到东汉才较多使用开来。
在文言文中表示判断的所有句式中,有一类是用也字煞尾,来表示判断,这时“也”要翻译成是。
但需注意并非所有一也字结尾的句子都表判断,也有表陈述、疑问等语气的。
这是的“也”不用翻译。
比如: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逍遥游》)【关键人物】1.谢太傅谢太傅指东晋政治家、军事家、名士谢安,这里是用官职名称呼他。
这种“姓+职务”的称谓方式至今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如“张校长、李局长、刘部长等。
公元383年,谢安指挥8万晋军在淝水击溃了来犯的由苻(fú)坚率领的80万前秦军队,可谓以一抵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此战稳定了东晋王朝在南方的统治,确立了南北朝分裂的政治格局。
谢安像2.谢道韫这里指安大哥谢据的女儿谢道韫。
谢道韫是中国古代才女。
《三字经》里说她“谢道韫,能吟咏”。
因为他说得这个柳絮的比喻,后世就称赞女子具有文学才能为咏絮才。
《红楼梦》中就用“堪怜咏絮才”来指代才色过人但体弱多病的林黛玉。
【字词对译】1.谢→谢,是姓氏保留。
2.太傅→太傅。
太傅是官名保留。
周代官职名,是周王的老师或辅佐重臣。
周代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周公旦曾担任“太傅”。
自西汉后“太傅”逐渐演化为一种没有实权的虚衔,是封建帝王赐给功勋卓著、品德高尚的臣子的极为尊贵的荣誉称号。
3.寒→寒冷4.雪→下雪5.日→日子6.内,单音节转化双音节为:内部。
补足句义后,翻译为:家族内部。
但是考虑到在句中“内”实际上是个地点状语,因此我们将其翻译为:在家族内部。
7.集→集会8.与→和。
9.儿女:这是一个合成词。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儿女,并不是儿子女儿,因为下文提到的谢郎和谢道韫分别是谢玄的侄子和侄女。
因此,我们翻译为:子侄辈。
10.讲论:这是一个合成词,两个单音节词,分别转化为对应的双音节词,翻译为:讲说谈论。
11.文:这里文,本来是文章的意思。
为了保持句子的完整,将其补充翻译为:写文章。
这样他就成了一个动宾短语。
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名次做动词的词类活用。
12.义→方法,技巧。
13.俄而:因为“而”是音节助词,无意义,可以删去。
翻译为:不久。
14.雪→大雪15.骤→突然变大16.公:译为:谢太傅。
若译为“谢安”,直呼其名显得不够尊重,不贴合文意。
转化为谢安。
17.欣然:高兴。
然,用在形容词后,可以译为:……的样子。
本句中,不必译出。
翻译为:高兴地。
18.曰→说19.白雪→白雪。
20.纷纷→纷纷扬扬。
21.所似:这是“所字结构”固定搭配,具体看下文解释。
译为:像什么。
22.兄→哥哥。
23.子→儿子。
24.胡儿:因为胡儿是谢郎乳名,所以译为:乳名叫胡儿的。
25.撒盐→撒盐。
26.空中:译为:在空中。
这是名词作状语。
27.差→稍微。
28.可→可以。
29.拟→比拟。
30.兄→哥哥。
31.女→女儿。
32.曰→说。
33.未:表否定,译为:不。
秋色34.若→如。
35.柳絮→柳絮。
36.因→乘着,趁着。
37.风→大风。
38.起→起来。
为了更贴合文意,译为:飘起来。
39.公:译为:谢太傅。
40.大笑→大笑。
41.乐→高兴,这里译为:很高兴地。
42.即→就是。
43.大兄→大哥。
这里译为:谢太傅的大哥。
44.无奕→无奕,人名应予以保留。
45.女→女儿。
46.左将军→左将军,官职名保留。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的左军,为左军统领。
汉代护卫京师,驻守边境。
晋时不再掌管禁军,为武官名号。
47.王凝之→王凝之,人名保留。
字叔平,东晋人。
书圣王羲之的次子,王献之的二哥。
他信奉五斗米教,曾任会稽太守,孙恩率起义军攻城之时,竟用符咒鬼兵破地,兵败被杀。
48.妻→妻子。
49.也:用在句尾,表示判断的语气的语气词,在句中适当位置转化为“是”字。
【字解】1.谢谢:古今字形演变繁体字作謝。
此字从言,射声。
本义是拒绝。
如:辞谢,谢绝。
可这里的射声,兼表义。
言语像箭一样射出去,这代表了被拒绝者的感受,因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带来的挫伤感。
这里是表示姓氏。
谢,在文言文中是一个重要实词,与现代汉语常见用法大不相同,绝非是感谢之义,容待以后细讲。
2.寒{!-- PGC_COLUMN --}寒:古今字形演变小篆字形作,从宀、人、茻、仌(冫)。
从宀表示房屋,从茻,表示杂草堆积。
冫是冰。
因此,整字会意人在屋内草堆内蜷缩着,脚边有冰块之形。
本义是:寒冷。
3.雪雪:古今字形演变繁体字写作䨮。
从雨,彗(huì)声。
从雨表示与天象有关。
甲骨文雪,从雨从羽。
表示雪花像羽毛从天上飘落。
本义:雪花。
4.日日:古今字形演变古文字从圆形,象太阳。
中间加一短横。
古传说,太阳由三足乌托着由东至西在天空运行。
短横为三足乌。
一说,一象太阳上的黑子。
5.内内:古今字形演变从冂,从入。
冂,表示画出的一个范围,从入,表示进入。
整字会意进入某一范围。
本义是:进入。
进入之后,与外区分开,就是内部。
也可指家庭内部。
内部都是熟悉、亲密的人,因此引申出家族的人,家人。
6.集集:古今字形演变繁体字作雧,上为三隹,隹为短尾鸟。
会意群鸟在树上聚集。
本义:聚集、集会。
7.与与:古今字形演变繁体字作與。
字形象多手相连,共同做事。
引申为为给予。
又引申为连词,意为和,用于书面语,具有典雅的意味。
8.儿儿:古今字形演变繁体字作兒,是一个头上有囟(xìn)门的幼儿形象。
儿在汉字中作为构件,也指成人。
比如:兄,允,兑,元,光等。
9.女女:古今字形演变古文字形象是一个跪坐,双臂侧敛的女子。
体现了女子端庄娴雅的形象。
10.讲讲:古今字形演变讲,繁体字作講,从讠,冓声,兼义。
冓象两条鱼相遇之形。
讲重在沟通交流。
11.论论:古今字形演变繁体字作論。
从讠,侖(仑)声,兼义。
侖,象编连在一起的竹简。
引申有条理之义。
论侧重分析辩论。
12.文文:古今字形演变象人的胸部有纹饰之形。
是纹的本字。
文字与纹饰有密切关系。
文不同于字,文是独体字,一般是部首,不可拆分。
而字由文组成的,因为由文滋乳而成,所以称为字。
正如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所说“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比如:人和木是文,而休则是字。
牛和攴(pū)是文,而牧是字。
13.义义:古今字形演变繁体字作義。
本义可能是一种武器。
假借为正义,指符合道德良心的。
引申为适宜、适合。
这里指适合写文章的方法技巧。
如:义不容辞。
也有说,义是仪本字,本义是威仪。
14. 俄(俄而)俄:古今字形演变《说文解字》:行顷也。
就是走路时头部偏斜一侧。
头部偏斜不得长久行路,否则易倒。
引申为时间短暂,不久。
而,是象形字,本义是胡须。
假借为虚词,常作连词,根据上下文有多种关系和含义。
在这里作音节助词,无实际意义,不需要翻译。
“俄而”双字相连,避免单字出现,这是汉语表达的一种习惯。
类似的音节助词,还有“有”。
比如:“有夏”“有唐”中的“有”不译。
再如“稀里糊涂”中的“里”,“脏了吧唧”中的“吧唧”,“黑咕隆咚”中的“咕隆咚”同样不译。
15.骤骤:古今字形演变 从马从聚,会意马的四蹄相聚,本义是马快步奔走。
引申为猛烈。
比如:暴风骤雨。
再引申为猛然,突然。
16.欣欣:古今字形演变从欠,斤声,斤也兼表义。
欠,是张口呼气之形。
斤,是斧头。
斧头连续砍伐树木,会意人的一连串笑声。
本义是欣喜。
17.然然:古今字形演变 从火(俗称四点底),肰(月本是肉的讹变,本义是狗肉)声,兼表义。
整字指烧烤狗肉。
本义是燃烧。
因为引申虚化为虚词,于是就又为本义加了火字旁,造了个燃字。
然,用于形容词词尾,意思是……的样子。
18.曰曰:古今字形演变 从口从一,表口中发出言语。
本义是动词“说”。
19.何何:古今字形演变《说文解字》:担也。
古文字象人何戈而行。
本义是扛或背。
何,假借为疑问词后,又借用荷花的荷字来表示负担义。
成语有“荷枪实弹”。
本文中“何”是疑问代词,意思是“什么”。
类似的用法还有:来者何人?何事惊慌?20.所所:古今字形演变《说文解字》:伐木声也。
从斤户声。
本义是伐木的声音。
伐木建房供人居住,引申为住所,处所。
在古文中“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表示名词的含义。
比如:所说=说的话。
所想=想的事情。
21.似似:古今字形演变本义是相像。
该字篆文隶定(把小篆及以前的古文字改写为隶书)为从人㠯声,㠯即以,本是母腹中的胎儿。
胎儿自然像父母,所以有相像义。
“所+似”构成所字结构,意思是“像……的样子(东西)”。
似,一般都读sì,只有在“似的”中读作shì。
22.兄兄:古今字形演变 从口,从儿。
儿,及人的古文写法。
一人张口,会意想神灵祭祀祷告之人。
古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庶子为小宗。
嫡长子要主持祭祀,故有兄长义。
23.子子:古今字形演变 甲骨文象大头,双臂侧举的幼儿之形。
本义:小孩,孩童。
注意:子在古代不分男女。
如:古文“妻子”中的“子”就指的是儿女。
24.胡胡:古今字形演变胡,从月古声。
本义是牛脖子下的垂肉。
引申为胡须。
又指古代对西方或北方的少数名族的称呼。
这里的胡儿,是谢朗的小名,又称乳名,含有亲昵的意味。
可能谢朗小时候比较像胡人。
谢朗少有聪慧,辩才出众,绝非颟頇愚钝之辈。
25.差差:古今字形演变 本义是差别。
篆文从左从垂(草木花叶累累下垂)。
根据古文字形,整字会意以手搓禾,为搓本字。
引申有稍微、略微。
成语有差强人意,意思是勉强使人满意。
26.撒 从手,散声,兼表义。
意为:把颗粒状的东西分散着扔出去。
27.盐盐:古今字形演变 繁体字作鹽。
《说文解字》:鹽(盐)。
鹵(卤)也。
从監(监)声。
古者,宿沙初作煮海鹽。
整字会意人俯身察看在器皿中用于煮盐的卤水,描绘的是古人制取海盐的场景。
据说海盐的发明者是位于山东寿光地区的夙(宿)沙氏,他被称为“盐宗”。
28.可可:古今字形演变 古今都可作“可以”理解。
可字从口,从丂。
这个是歌本字。
歌的异体字又作歌。
哥哥的哥,本义也是唱歌,由可上下重叠构形得来,后来加入表示呼气的欠旁,成为歌字。
后来借为兄长义。
歌字的演变经历了:可→哥→歌的过程。
歌还可以写作謌。
另外,“可”与“号”字字形构件相同,只是所处位置不同,可也可能是号的异体字。
29.拟拟:古今字形演变 繁体字作擬。
从手,从疑,兼表音。
整字会意,心中疑惑,动手比量。
本义是揣测、思量。
引申有比较,相比。
以及打算等义项。
这里是相比的意思。
30.未未:古今字形演变 为《说文解字》部首,本义是树木枝叶丰茂的样子。
引申出黑暗遮蔽之义,再引申出否定义“不”。
31.若若:古今字形演变 古文字形象双手梳理头发,使理顺。
本义是顺畅。
虚化为表假设关系的连词,意思是:如果。
如:天若有情天亦老。
32.柳柳:古今字形演变 繁体字作桺,《说文解字》:桺(柳),小杨也。
从木丣声。
丣,古文酉。
古人认为,柳树是杨树的一种,他细枝柔软下垂,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随便插在地上就能生长,所以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说法。
柳谐音“留”,古人常折柳送别。
如: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唐·张籍《蓟北旅思》)33.絮絮:古今字形演变 本义指粗制的丝绵。
这里的绵,不是棉花。
棉花明朝时才在我国大量种植使用。
绵是不能抽丝的茧或茧表面的乱丝经漂洗捶制而成的丝绪叫做绵。
而绵用久了就会成为絮,这就有了破败之义。
绵是用来做缯帛衣服的,絮主要充填在衣物的夹层内,用来保暖。
后来引申为像絮一样的东西。
34.因因:古今字形演变 古文字形象人躺卧于茵席之上。
本义是席子。
因为人坐卧皆在席子之上,引申有凭借、依靠义。
35.风风:古今字形演变 繁体字作風。
从虫,凡声。
古人认为风动而虫生,万物复苏。
但甲骨文中,风是借凤(古代一种神鸟,像孔雀。
有华丽的尾饰,号称百鸟之王。
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来表示的,也就是说借凤为风。
36.起起:古今字形演变就是人身体挺直,即由坐卧到站立的状态。
引申为开始,在引申为兴起、开始。
37.公公:古今字形演变 古文字从八,从囗。
表示均分公共财产之义。
公本指封分封制的第一等爵,特指三公,后泛指朝廷中位居高位的权臣。
也用于尊长的敬称。
这里承前文是三公的含义。
38.大大:古今字形演变 本是站立的人形。
因为人有改造自然的巨大能力,引申出巨大义,又引申出很,非常的含义。
39.笑笑:古今字形演变 见于《说文解字》新附字,此字古文字本上从竹,下从犬。
其义不可解。
后来演变为上从竹,下从夭。
有观点认为,从竹表示乐器。
从夭,表示身体弯曲,因为人发笑时,有笑弯了腰的说法。
夭,本是人弯曲双臂前后摆动奔跑之形,《说文解字》解释为弯曲。
也有认为,夭,表音,不表义。
40.乐乐:古今字形演变 繁体字作樂。
古文字象木制器物上系着丝线之形,本义是用来弹奏的弦乐器。
后来还在中间加入了鼓形(及白字),也有人说那是人弹奏乐器的指头。
因为音乐能为人带来愉悦的心情,所以引申为快乐义。
41.即即:古今字形演变 是,表示判断。
注意即与既不同。
即,古文字形象人凑近食器吃饭。
本义是:接近,靠近。
而既正相反,古文字象人在食器前,扭头向后,表示已经食用完毕,吃饱了。
本义是完,尽。
引申虚化为已经。
比如:即日,就是当天。
既往不咎,就是过去已经发生的错误不再追究。
42.左左:古今字形演变 本是左手之形。
因为人们在劳作时,右手比左手的使用频率高,所以左有辅佐义。
这种辅佐,也可向反面进行,引申为:背离,违背。
43.妻妻:古今字形演变 古文字从手从女,字义是用手揪着女子的发辫。
这反映了古代的抢亲制度。
当部落发生战争时, 被俘的女子作为战利品被带回,作为妻子。
《说文解字》用声训解释妻,认为是与丈夫齐等之义,这是文化学的解释,非文字学的解释。



最新教育知识

教育知识
教育知识
教育知识
教育知识

韶关专升本需要考什么?

浏览量(643) 2025-02-04
教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