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相关专业(高考专业知识有哪些)

百科信息网教育知识
34

1、高考名次/位次高考名次是指省市考试院根据考生(文、理、不分文理)高考成绩按照从高到低排序,采用同分同名规则,所得到的排序数字。
例如:甲(670)、乙(668)、丙(668)、丁(667)四人排名为:甲(第 1 名)、乙(第 2 名)、丙(第 2 名)、丁(第 4 名)。
高考位次是指省市考试院根据考生(文、理、文理不分)高考成绩及辅助排序分(同分者依据各省规则计算,可参阅辅助排序分介绍)从高到低排序,所得到的排序数字。
位次特点主要是同分不同位,但并非绝对,如辅助排序分也出现完全一致的情况下,会出现同分同位情况,但概率极低。
因此位次和名次,可能相同但更多的是不同,在志愿填报过程中,我们主要参考考生位次和院校、专业录取位次。
特别是在压线分的情况下,位次比较显得更加重要。
2、大小年现象某院校历年报考人数较多远远高出计划数,形成大家都在争取少数计划导致录取分数高,而当年考生看历年录取分数较高,相对报考人数减少导致录取分数下降,如此循环呈现出录取分数“忽高忽低”的现象称之为“大小年现象”。
录取分数高的年份成为“大年”,录取分数低的年份称之为“小年”。
实行平行志愿后,大小年现象减弱,新高考改革后大小年现象有增加,占据近 50%的比例。
造成大小年现象一般有社会风向,媒体舆论;招生计划人数变化;专业或院校冷热;跟风从众填报,研究大小年规律,有利于把握和预测当年的录取投档线差。
3、 投档与调(提)档投档是省招办按某高校在当地该批次的招生计划数和投档比例将报考某高校的生源从高分到低分(含加分)进行投档,原则上投档比例不超过 105%(顺序志愿投档比例原则上不超过 120%);具体的投档比例由某高校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际生源情况确定。
调档即调阅档案,特指招生工作中按照一定调档比例把考分达到标准的考生的档案调出来,以备查阅后决定是否录取,院校调阅考生档案数量一般控制在 120%以内,由学校具体确定调档比例。
实行平行志愿后调档模式已经不再采用。
区别:投档是各省考试院的工作,而调档是院校的工作。
4、投档比例由于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的招生投档比例一般不得超过 120%;另一方面,招生院校为了既顺利完成招生计划,同时又保证招生质量,投档比例一般都在 100%~120%之间,通常是 1:1、1:1.05、1:1.2。
如投档到院校的档案院校在检阅的过程中有不符合条件的需做退档处理,即便有退档的存在也有考生补充,不会因为招生计划没有完成而到征集批再次招生。
新高考改革后浙江、上海、山东普通批招生投档比例是 1:1;北京采用 1:1.05 投档比例。
具体投档比例由各省市考试院制定。
5、专业类(大类)招生专业类招生的全称应该是按学科专业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
学生入校后,经过 1~2 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专业类招生优势:第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盲目性。
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比较细,事实上很多考生并不准确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所以在具体选择专业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那么实行专业类招生就可以避免这种盲目性,学生在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科、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再选择专业方向将更符合学生的利益。
第二,按专业类招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
采用专业类招生,考生在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大类,在学习接触之后可再次选择专业细分方向,给与考生更多了解选择专业的空间;采用专业招生,考生在填报时便确定专业细分方向,比专业类招生的考生少了第二次选择的机会。
第三,专业的选择能够更加适合社会需求。
由于考生入学时不事先确定学习的具体专业,而是在入学后经过基础课的共同学习,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或三年级才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学生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和对专业的需求情况选择专业,所以专业的选择能够更加适合社会需求,有利于学生就业和未来的发展。
第四,学生基础扎实,有利于培养“通才”。
实行按大类招生后,由于学生在入学后要经过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基础课的学习,使学生的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专业后,也会促进学生在具体专业上的学习,所以有力于人才的培养。
6、等位分等位分是依据位次,参考相同科类(文科/理科)在不同年份的一分一段表中相同位次所对应的分数。
主要用于相同位次不同年份所对应的参考分数。
因每年高考的试题难度不同,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不同,各高校在本省的招生计划数也不同,每年的高考分数不能直接相互比较。
比如,2019 年的 600 分和 2018 年的 600 分不能简单地直接划等号。
过去大多数人的做法往往是靠估算,如看某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数比当年控制分数线高多少(院校线差),再看考生的分数比省控线高多少(考生线差),将两个数值直接比较,以此预判录取风险。
该方法仅仅是压缩了分值区域,并没有改变分数不能对比的实质。
就好比 2019 年超过省控线 20 分与 2018 年超过省控线 20 分不能划等号一样,特别是合并批次省份,更不能用线差法去对照。
等位分排除了因合并批次带来的干扰,可以更精准的将当年的高考分数换算成历年等位分。
如:A 同学 2019 年理科高考总分 600 分,位次 10000 位,依据 2018 年一分一段表 10000位次对应的分数为 610 分。
也就是说,2019 年理科的 600 分相当于 2018 年的 610 分,考生应该用 610 分去对比 2018 年高校录取分数线。
以此类推,可以换算成更多年份的等位分进行比较。
7、名词解释(1)预科班大学前的预备教育,一般都要求高三毕业生读 1 年左右的预科,以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
国内大学预科课程或指定学院教授预科课程,学生完成 1 年预科后,根据成绩决定能否升入选择的院校的本科阶段学习,否则进入该院校的专科阶段学习。
(2)实验班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纷纷推出新设的实(试)验班(以下统称“实验班”),目标直指培养创新拔尖人才。
设置实验班的目的主要包括:探索新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正视学生差异,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研究型人才;探索高校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机制等。
这些实验班在高校经过长时间的试验,不管是在培养创新型研究人才,还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目前实验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别:理科实验班、文科实验班、工科实验班、人文科学实验班、社会科学实验班、基础科学班、复合培养实验班等。
实验班带有大类招生的性质,学生入学时一般没有固定的专业,通过 1-2 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在学习中重新理解专业和认识自己,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3)基地班高校基地班通常是指为推动我国的基础学科研究、高新技术发展和优秀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分批建立的国家理科、文科、工科及经济学、生命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等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又称国家基地班)。
基地班是国家为保证各学科特殊人才培养的方式,以培养基础厚实、口径宽阔、知识广博、能力较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基地班一般是由国家专门拨款,专门培养某一方面的人才。
基地班学生一般实行小班教学,除享有一般学生享有的全部权利外,国家和学校每年还拨专项基金用于基地建设;学校设有专项基地奖学金(比如,学年优秀学业奖学金、基地困难生/特困生奖学金),专门奖励品学兼优的基地学生;学校将优先推荐基地优秀学生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并选送基地部分优秀学生到国外深造或攻读硕士学位。
基地班的专业主要为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
这些班主要是培养少而精、高层次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而其所依附的“母体”都是实力雄厚、教学科研水平高、教学条件好、在国内同类学科中起到骨干带头作用的学科点的重点综合大学、师范大学。
不过,由于专业多偏向理论研究,报考时,考生要考虑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职业规划等。
(4)嵌入式培养嵌入式人才培养,嵌入式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那为什么要做嵌入式人才培养呢?关键还在于当前嵌入式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国内人才匮乏。
一些高校响应教育部号召,提出嵌入式培养的概念,因此也有不少高校开展嵌入式相关课程。



最新教育知识

教育知识
教育知识
教育知识
教育知识

韶关专升本需要考什么?

浏览量(642) 2025-02-04
教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