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南方邦联结合现有情况,开始改造和订购铁甲舰,以期打破北方联邦的海军优势和其实施的海上封锁。
1863年6月,当时的驻法专员——约翰·斯莱德尔,于私下会见了拿破仑三世,尝试询问对方可否帮助南方邦联建造铁甲战舰。
然而,根据法规,法国将保持中立,无法为交战双方建造战舰。
可即便如此,斯莱德尔及其代理人——詹姆斯·D·布洛赫依旧相信,凭借法兰西与南方各州良好的个人和商业往来,皇帝将比其他潜在的承包商更能够绕开本国法律,提供急需的铁甲舰。
最终,在他们的反复劝说下,拿破仑三世假借为埃及建造战舰之名,正式批准为南方邦联建造铁甲战舰,但仍对外隐瞒她们的实际买主。
正在建造的“斯芬克斯”号的前艏楼俯瞰图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经过谈判,布洛赫与皇帝的密友——卢西恩·阿尔曼(波尔多的“阿尔曼兄弟”造船厂)签订合同,建造两艘可以突破北方联邦封锁的铁甲舰。
而为了避免外界怀疑,她们的船体和武器装备将分开制造;甚至,还命名为“基奥普斯”号和“斯芬克斯”号,来进一步迷惑外界。
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船厂的一名职员因与老板的个人矛盾,一气之下手提公文包,走进美国驻巴黎的办公室。
他出示了文件,告知对方,阿尔曼船厂正在违规建造铁甲舰,以及老板与南方邦联的关系。
“斯芬克斯”号,正在建造中的前炮塔的炮口和撞角不久之后,美国武官面见拿破仑三世,希望后者能在战争结束之前,阻止此项交易继续进行。
可阿尔曼船厂还有一个后备计划,宣称由于丹麦和普鲁士的关系日渐紧张,两艘船将分别卖给这两个潜在的交战国,而不是原来的埃及。
并且,他们还出示了一份文件,表示“基奥普斯”号将于1864年3月31日以“阿尔伯特亲王”的名义出售给普鲁士海军;相对的,“斯芬克斯”号则更名为“斯科特柯达”号,卖给丹麦人。
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官方背书,后来的“甲铁”号将继续得以建造。
她于1864年6月21日下水,1865年1月完成。
然而,随着普鲁士对丹麦的持续施压,导致后者真得需要这艘战舰。
他们很快派遣船员前往法国的波尔多,测试船只的性能,并与船厂进行最后转让协议的谈判。
但在最终的价格问题上,双方互不相让。
尤其是丹麦人,他们正与普鲁士交战,要求船厂赔偿船只的延误费用,并在10月30日宣告谈判破裂。
“斯芬克斯”号下水,1864年可奇怪的是,这种变故,并没有阻碍“斯科特柯达”号的移交,她于10月25日就已经启航离开法国,并在11月10日抵达首都哥本哈根。
然而,战争于1864年10月30日业已结束,她只能停靠在奥尔洛格斯维特造船厂,等待之后的命运。
和当时的其他欧洲国家不同,丹麦并不担心采取非中立的态度,何况自己的战争刚刚结束,已不需要这艘应急军舰,因而很快通过新签订的合同将其转让给了南方邦联。
完工时的“斯芬克斯”号,以及丹麦船员的合影在1865年1月6日,这艘船重新命名为“石墙”号,由托马斯·杰斐逊·佩奇指挥,丹麦船员驾驶出海,并在丹麦东部的埃尔西诺尔躲避恶劣天气。
不久之后,她来到法国海域。
在那里,这艘船补充了弹药、船员、食品,以及淡水。
之后,其在前往葡萄牙马德拉岛的途中,船舵在比斯开湾的公海水域损坏,不得不来到西班牙的费罗尔进行维修,耽误了数月光阴,让北方联邦掌握了具体位置。
此时,南方邦联的形势虽已危如累卵,但仍有时间留给“石墙”号,让她对北方联邦的封锁线发起攻击,开始其又一段短暂的服役经历。
“石墙”号,1865年在二月和三月期间,这艘船正在拉科鲁尼亚维修时,联邦军的“尼亚加拉”号和“萨克拉门托”号于远处对其盯梢。
等3月24日,“石墙”号一出海,这两艘船赶紧逃跑,以免发生交战。
随后,她依靠自身的蒸汽动力来到葡萄牙的里斯本,重新补充燃煤,并穿越大西洋,回到美国本土。
其于5月6日抵达了巴哈马的拿骚,又花费了五天来到古巴的哈瓦那港,并得知战争已经结束。
5月15日,联邦舰队首次抵达哈瓦那港,并陆续得到了“蒙纳德诺克”和“皈依者”号等战舰的增援。
美国“罗德岛”号汽船此时,佩奇为了给船员支付工资,先将船以16000美元的价格卖给西班牙人,然后由对方再以相同的价格转交给美国政府。
一直到11月2日,美国政府才支付了这些款项,并让“石墙”号维修完毕后,才在“罗德岛”号和“大黄蜂”号的陪同下,于11月15日离开哈瓦那,24日抵达华盛顿海军造船厂。
在22号和23号的航行中,“石墙”号在切萨皮克湾,马里兰州的史密斯岛附近撞沉了一艘运煤船,所幸无人丧生。
由于战事的结束,无所事事的她只能一直闲置在船厂里。
“石墙”号的船体线图从外观上看,“石墙”号更像一艘装备几门重炮的双桅横帆船。
船体外壳覆盖有铜板,避免受到寄生和锈蚀,有明显的船舷内倾特征。
她的舰首装备了锐利的撞角,其后是300磅的重炮;中部被烟囱和通往轮机舱的通道占据;而后方,配备了舵轮和椭圆形的火炮平台,四周还携带了五艘小艇(船舷两侧各两艘,舰尾一艘)。
总体相当笨重,操作性差,船体对舵手的指令反应十分迟缓。
与法国的早期铁甲舰相比,这艘船的体型相当小。
她的排水量达到1410吨,编有135名水兵;船体的垂线间长50.5米(165英尺9英寸),如果算上前方的撞角,则增加到56.9米(186英尺9英寸);舰宽9.9米(32英尺9英寸),吃水深度为4.3米(14英尺3英寸)。
需要说明的是,“石墙”号是一艘装甲撞角舰,舰首的撞角才是她的主要武器。
其突出于船头前方,距离大概七米左右。
相较木质的船身,它用了厚厚的铁板进行加固;以便在交战时,将敌舰一击致命。
“石墙”号,美国海军学会档案馆“石墙”号拥有两台“玛兹里纳”卧式双缸单胀式蒸汽机,各自搭配两座“玛兹里纳”锅炉,驱动两根直径3.6米的四叶螺旋桨前进。
同时,为了船只的机动性,还采用了双舵设计。
整套系统的额定功率为1200马力,设计最高航速达到10.5节。
但在1864年10月9日的海测时,她的速度一度高达10.8节,轻松超过设计值。
在一般状态下,船上可以存储227吨燃煤,预估航程约3000海里左右。
尽管,“石墙”号的姐妹舰——“基奥普斯”号后来卖给了普鲁士海军,造成两舰的实际差异巨大。
但一开始,南方邦联为她们都配备了同样的武器。
“石墙”号的甲板平面图,可以清晰地看见火炮的位置她的前部拥有一门“阿姆斯特朗”300磅(10英寸/254mm)前装线膛炮,位于舰首的炮塔里。
通过枢轴底座,旋转炮管,从三、五个炮眼开炮射击。
船的主桅后方是一个椭圆形固定炮塔,内有两门“阿姆斯特朗”70磅(6.4英寸/163mm)前膛炮。
每侧开有两个炮眼,通过枢轴炮架调整火炮对外发射。
当船抵达日本后,工程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拆除了其中一门70磅前膛炮,加装了两门6磅“阿姆斯特朗”火炮、四门4磅野战炮和一门加特林机关炮。
在设计上,“石墙”号采用了熟铁装甲板提供防护,预计可以承受381mm(15英寸)火炮的攻击。
她的水线装甲带,在船中部的厚度为120mm(4.7英寸),首、尾区域的厚度则为90mm(3.5英寸)。
其延伸到水下2.12米(6英尺11英寸)处,背衬约381mm(15英寸)柚木,之上为76mm(3英寸)的上部装甲带。
至于船只的上层建筑,其首炮塔的厚度为114mm(4.5英寸),而后炮塔的厚度为102mm(4英寸)。
“石墙”号,此时已更名为“甲铁”号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石墙”号将在随后的岁月中,逐渐老去并在某个时刻拆解。
但在1867年,日本的德川幕府派人前往美国,寻求购买多余的战舰,以革新其舰队。
当年五月,他们在华盛顿海军船厂中发现了几艘退役的战舰。
美方人员向他们推荐了其中的“石墙”号,并约定以40万美元成交。
随后,她于8月5日转交给日本政府,并命名为“甲铁”号。
然而,当这艘船于1868年1月22日抵达东京湾的品川时,倒幕派和幕府军早就开战。
此时,“甲铁”号虽悬挂日本国旗,但美国方面仍拒绝交付,甚至一度还想返回美国本土。
在一番激烈的谈判后,她加入了由明治天皇领导的新政府,于1869年3月完成移交。
“回天丸”号明轮船,排水量1920吨此时,幕府大势已去,但榎本武扬拒绝交出手中的舰队。
在德川家达移封骏府城后,他于1868年8月18日率领抵抗派的旧幕臣及“开阳丸”、“回天丸”、“蟠龙丸”、“千代田形”、“神速丸”、“美贺保丸”、“咸临丸”、“长鲸丸”8艘军舰组成的幕府舰队脱离江户,支援奥羽越列藩同盟。
这支舰队中,有原若年寄永井尚志、陆军奉行并松平太郎、新选组、彰义队和游击队的残部和法国军事顾问团成员儒勒·布吕奈、安德烈·卡泽纳夫等,共计2000余人。
在脱离江户时,榎本武扬委托胜海舟发布他的檄文《德川家臣大举文告》,一路北上来到了箱馆(现今北海道函馆)。
1869年1月27日,“虾夷共和国”成立,推选榎本武扬为总统。
但新的明治天皇政府拒绝接受领土分裂,派遣以“甲铁”号为首,及其忠于新政府的蒸汽战舰组成的舰队北上。
“开阳丸”,旧幕府海军的第一巨舰,于1868年12月28日在江差冲触礁沉没。
1869年5月6日凌晨四点左右,“宫古湾海战”爆发。
由于旧幕府军已经损失了“开阳丸”,无法在正规海战中对抗拥有“甲铁”号的新政府海军,遂让“回天丸”企图利用接舷战的方式夺取这艘能够扭转战局的军舰。
在战斗中,“甲铁”号使用舰上的加特林机关枪击退了企图登船的旧幕府突击队员,粉碎了对方夺舰的意图。
“箱馆湾海战”,1869年而在之后的“箱馆湾海战”中,“甲铁”号率领“朝阳丸”、“春日丸”、“阳春丸”、“延年丸”、“丁卯丸”六舰迎战旧幕府军的“回天丸”、“千代田形”和“蟠龙丸”。
她们以损失“朝阳丸”的代价,全歼对方三舰,结束了“戊辰战争”的海上战斗。
“東”号铁甲舰从1870年8月开始,“甲铁”号的木质船壳出现腐烂,伴随许多结构性问题,逐渐成为舰队的边缘角色。
在1871年11月15日,她被归为三等战舰,于12月7日更名为“東”号。
在1873年1月,日本海军在一次检查中,发现该舰状况不佳。
随后,他们对其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改装,但仍认为此舰战力低下。
1874年2月,“佐贺之乱”发生时,她作为警戒船守卫长崎港。
同年5月,这艘船成为日本军队侵略中国台湾军事行动的一员,引发了清政府购买铁甲舰的热潮。
1877年8月19日,“東”号遭遇台风,于鹿儿岛附近水域搁浅。
随后,她前往横须贺海军兵工厂进行维修。
在“西南战争”期间,担任濑户内海的警戒任务。
1888年1月28日,日本海军将其除名,并于1889年12月12日报废出售。
而船上的装甲板,被用在1895年建造的浅草火力发电站中,至今仍然发挥余热。
而她在这二十多年的生涯里,经历了数次舰名和所属势力的变更,也算是一段传奇。
日本9000吨级铁甲舰(日本铁甲舰发展史)

- 上一篇: 广西高考在全国算难吗
- 下一篇:年【质量员-设备方向-通用基础质
最新植物百科
浏览量(446)
2023-03-03
浏览量(389)
2023-02-25
浏览量(455)
2023-02-25
浏览量(454)
2023-02-25
浏览量(555)
2023-02-25
中华芦荟和库拉索芦荟的区别图片(中华芦荟和库拉索芦荟的区别视频)
浏览量(498)
2023-02-25
热门推荐
为你推荐
浏览量(138)19:40:28
湘西适合养什么花,市花和市树是什么品种(湘西适合搞什么养殖)
浏览量(103)18:18:28
浏览量(91)20:00:41
浏览量(108)18:35:04
浏览量(85)18:32:00
浏览量(95)20:02:52
浏览量(79)18: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