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独木成林的寓意(榕树独木成林下一句)

百科信息网植物百科
31

推荐词榕,既有包容、容纳、宽容的含义,又有容易栽植的另一层意思,倒插一枝榕丫,数年之后即能长成参天大树,福荫人间。
在闽、台、粤一带的村头、渡口、寺庙、祠堂,都能见到榕树身影。
榕树冠幅宽大,叶片浓密,树荫处是乡人歇脚、消暑、聊天、议事的好地方。
一棵榕树能占地数亩,其本身就是一个小公园。
在城市的公园广场,榕树下总是人头攒动,劲歌热舞,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倡导植榕,绿化乡里,是善举,也是德政。
树木档案榕树,别名白榕、细叶榕,桑科常绿大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国家,是园林绿化树种,尤适宜在四旁种植。
榕树绿叶浓密,树冠宽大,能有效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善景观。
榕树是长者,气根长垂,宽容慈祥。
榕树是仁者,枝叶茂密,容纳万象。
榕树是智者,当环境恶劣时,适应变化,同岸壁墙头抱团,闪烁生命精彩。
榕树是勇者,忠于职守,历经百年风雨,依然不屈不倒,绿叶青苍,福庇人间。
这是榕树品格,也是榕树王的王者风采。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千年古榕 黄海摄榕树的民间习俗在闽台地区的百姓心中,榕树最具灵气,最能福荫乡人。
村头巷尾多植榕树,有无榕不成村之说。
新春佳节,采榕枝扎彩门;端午节用榕枝蘸雄黄酒,喷洒庭院驱除五毒;为老人祝寿,献上榕树盆景;向亲友贺婚,礼品上放一枝粘红纸的榕枝;老人寿终,用榕枝扎制花圈;还有一个禁忌,烧柴绝不能用榕枝。
在台湾少数民族地区,在村口往往植有榕树,意为神灵降临的地方。
金秋季节,福州裴仙宫要为宫内第一榕过古榕节,古榕树上披着大红寿字,两边对联:胜地清风盖万里,古树美景著千秋。
许多市民来到古榕树下,为其祝寿。
民俗爱好者身穿汉服,演绎“三献”仪式,气氛隆重热烈。
在乡下的祖庙和神祇所在,多有榕树在旁,每逢过节,要把红布条挂在榕树身上,善男信女顶礼膜拜,或求子赐福,或祈求一方平安,形成特有的崇榕文化习俗。
在闽南和台湾地区,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要在大门上插榕枝,称插榕青。
福建东山铜陵一户人家,大门上布满榕根。
原来祖上在大门缝隙插榕枝避邪,日久年长,形成如今的榕门。
闽南妇女还习惯把榕枝插在头上避邪,哪家有病人,门楣上也挂上有红布条的榕枝,示意内有病人,谢绝入内,让病人静心调养,也避免感染传播。
福州永泰春光村古榕树群 黄海摄榕树的文人情缘不知是榕树的福荫四邻,还是榕树的长者风范,历史上许多文人名士都喜榕、植榕、咏榕,留下故事和诗文。
张伯玉,治平二年(1065)移知福州,即令编户浚沟七尺,广植榕树,数年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
福州街头张伯玉石雕像屹立,榕城人没忘记这位太守。
蔡襄,两知泉州时,倡导植榕,下令福州至漳州七百里驿道两旁植榕,现今福建境内的古榕多为当时所植,沿途百姓大受其利,民谣唱道:“夹道松(榕),夹道松(榕),问谁栽之我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福建人称榕为松)。
南宋李纲在福州任职时,说榕树不宜造船,做窗容易被虫蛀,烧火没火焰,故无人砍伐它,任榕树长成巨树可以荫庇土地,“垂一方之美荫,来万里之清风”,数百年绿荫依旧,成无用中之大用。
清乾隆年间,福州知府李拔在衙门内建“福荫堂”,作跋文:榕树“在一邑则荫一邑,在一郡则荫一郡,在天下则荫天下。
”以榕自比,为官一任,需造福一方。
作家巴金有感于广东新会,一枝倒插榕丫,百年后竟演变为一片榕树群的奇迹,写了《鸟的天堂》散文名篇,今天,鸟的天堂已是旅游景点。
此外,黄道周的《榕颂》,蔡其矫的《榕树》,都极力赞榕之美,颂榕之品。
根植大地绿意浓 黄海摄榕树的故事传说人们在与榕树友好相处中,留下许多有趣的故事传说,值得回味。
郑成功以榕制敌。
郑成功为收复台湾,日夜操练水兵。
但荷兰军队坚船利炮,奈何不得。
郑成功使用钩镰枪,奈何荷军用腰刀砍断。
有一天,郑成功来到南山寺请教高僧,高僧指点说“用榕根可解此难”。
郑成功按高僧指点,截取榕树气根,用桐油浸泡一昼夜,泡过桐油的榕根坚韧无比,装上钩镰,刀枪不入。
荷军的腰刀无法砍断钩镰柄,惊呼神棍,郑军所向披靡,一举收复台湾。
林则徐与人字榕。
少年林则徐在人字榕附近读书,人字榕旁曾是郑文漠进士祖屋。
林则徐聪明好学,深得郑大人喜欢,视为不可多得的人才,遂把长女许配与他。
为纪念林则徐,后人在人字榕旁立思贤碑。
林则徐字文忠,人字榕见证了这位民族英雄虎门销烟的丰功伟业。
毛泽东倚榕用兵。
1942年4月,毛泽东率工农红军攻打漳州。
当时红军进驻南靖,部队不时受到敌机攻击。
为此,毛泽东决定把指挥所设在大榕树下。
榕树浓荫蔽日,覆盖数亩,可把指挥所隐蔽。
毛泽东坐镇指挥,经过几天激战,最终攻克漳州。
上杭才溪红军榕。
上杭才溪村头有棵榕树是才溪第一个党支部成立的地方。
当年闽西有30万人参加红军,3万闽西儿女踏上长征征途。
为纪念那段不寻常岁月,人们把这棵榕树叫作红军榕。
福州于山寿岩榕 黄海摄榕树的城市形象如果说有一个城市和一棵树完美无瑕结合在一起,那这个城市便是福州,这棵树正是榕树。
福州简称榕,又称榕城。
福州栽植榕树历史最早,公元904年,王审之为闽王时就开始栽植,至今有1000多年栽培史。
《太平寰宇记》说榕树“其大十围,凌冬不凋,郡中独盛,故号榕城”。
宋时,福州太守张伯玉大力倡导植榕,数年后满城榕荫。
如今,福州有榕树16万株,古榕千株,大街小巷,公园广场,如伞的榕荫覆盖全城。
榕树就是福州的城市形象、绿色名片,是国家森林城市福州的一大特色。
福州人喜榕、尊榕。
古榕如影随形,如位于森林公园的榕树王,裴仙宫内的福州第一榕,于山的寿岩榕,跨河两岸的人字榕,树干与气根交织的编网榕,形同情侣的合抱榕,标志船政文化的中国塔榕,以及龙墙榕,双龙戏凤榕,华林古榕等形态各异的古榕,像一盆盆自然造化的盆景,装点榕城,又像一件件有生命的文物,诉说历史的沧桑巨变。
福州文化亦以榕树为标志,福州晚报专栏《榕荫晚钟》,福州日报副刊《榕树下》,福州文联主办的《榕花》《榕树》,不定期刊物《榕树新歌》《新榕花》《榕花》,福建省作协出版的《榕树文学丛刊》等,都见证了福州人的榕树情结。
《闽书》说“榕荫极广,以其能容,故名曰榕”。
榕之为榕,包含有包容、宽容、容纳、兼容的内涵。
近代,陈宝琛、林则徐、严复、林徽因,一个个从福州走出、走向世界的人物,体现的正是“海纳百川,兼容天下”的时代精神。
时下,开放的福州,欢迎八方来客,共创美好未来。
榕树的王者风采2006年4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走访福建祖地。
福州市委书记袁荣祥赠送一幅福州特色《榕树王》磨漆画给连战先生。
连战触景生情,当即咏诵《榕树下》。
榕树把两岸兄弟情谊紧紧相牵。
榕树王坐落在福州森林公园的青山绿水间,相传是治平年间,三位武官在此习武时栽下的,树龄已近千年。
古榕枝叶繁茂,冠幅达1330多平方米,遮天蔽日,形成独木成林奇观,被誉为榕树王。
这里每天都吸引众多宾客驻足观看,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杨尚昆、乔石、朱镕基先后目睹其尊容。
《致榕树王》诗中写道:很难置信你是一棵树数不清的枝桠围绕周身巨大冠冕,青翠如初时光却说已越过百岁千年古朴建构,无需人造包含最接近绿色设计自然王冠,不用修饰飘飘洒洒在人间乐园如同一位捋着长须老者每天都在宽厚迎送客人又像高天上的云彩给离开这里的人们带去吉祥作者简介苏祖荣 林业高级工程师,福建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主要从事森林文化研究,著有《森林美学概论》《森林文化学简论》《森林哲学散论》,主编《森林文化研究》《森林与文化》《林业谚语浅释》《竹乡旅游资源开发》,参与撰写《生态文明学》《森林与人类》《森林文化与生态文明》《福建树木文化》《现代文明经济研究》等,在国内相关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陈传馨 原福建林业学校校长,副教授,参与撰写《中国森林史资料汇编》《福建树木文化》,著有《陈传謦文集》一卷。



最新植物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