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史

百科信息网生活常识
135

原子结构(也叫原子模型)是指原子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原子非常小。以碳(C)原子为例,其直径约为140pm(皮米),但通常以半径来记录。以毫米(mm)为例,直径为1.4×10-7mm,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一些微小的电子组成。这些电子围绕原子核中心运动,就像太阳系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一样。而原子和宇宙中任何一个黑色粒子都是一样的。

对原子核的最新研究表明,原子核中的质子或中子可能是由内外平衡力组成的球形振动能量层。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利用不同大小的能量层构造出各种稳定的原子核。

自从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J·约翰·道尔顿(1766 ~ 1844)创立原子理论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原子就像一个不能再小的玻璃实心球,里面再也没有花样了。自1869年德国科学家希托夫发现阴极射线以来,克鲁克斯、赫兹、勒纳、汤姆逊等一大批科学家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二十多年的研究。最后,约瑟夫·约翰·汤姆森发现了电子的存在。

正常情况下,原子不带电荷。既然比自己质量小1700倍的带负电的电子也能跑出原子,说明原子内部是有结构的,原子内部有带正电的东西,应该会和电子携带的负电荷中和,使原子呈中性。

中性原子模型1902年,德国物理学家里尔纳德(1862 mdash1947)提出了一个中性粒子动力学子模型。Learnard早期的观察表明,阴极射线可以穿过真空管中的铝窗,到达管外。根据这一观察,他在1903年通过吸收实验证明了高速阴极射线可以穿过数千个原子。按照盛行的半唯物主义者的说法,原子的体积大部分在空到空之间,而刚性物质只有10-9左右(也就是十万分之一)。Learnard的假设 刚性物质 是原子间分散的若干正负电荷空的合成。

开尔文勋爵(1824 ~ 1907),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发明家,原名威廉·汤姆孙。由于他对安装第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的贡献,英国政府于1866年授予他爵士头衔,并于1892年晋升为开尔文勋爵,并开始使用开尔文这个名字。开尔文的研究范围很广,在热学、电磁学、流体力学、光学、地球物理学、数学和工程应用等领域都做出了贡献。

他一生发表论文60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70项。他在当时的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开尔文在1902年提出了固体带电球体原子模型,即把原子看成是一个均匀带正电的球体,球体内部埋有带负电的电子,正常情况下处于静电平衡状态。这个模型后来被J·J·汤姆逊发展,后来被称为汤姆逊原子模型。



最新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

洛克王国探险在哪

浏览量(2773) 2023-02-27
生活常识

麻油蒸鸡蛋怎么蒸才好吃

浏览量(3001) 2023-02-27
生活常识

关于交友的名言警句和成语

浏览量(2791) 2023-02-27
生活常识

泰戈尔10句美到极致的句子

浏览量(2782) 2023-02-27
生活常识

中国邮政无抵押贷款

浏览量(2721) 2023-02-27
生活常识

西游记好词好句摘抄100个

浏览量(2520) 2023-02-27